日本入境規(guī)則重大變化!好好學習,不然國門都出不了
日本推“電子預審”新規(guī),2028年正式上線。
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剛剛宣布:將從2028年度起,全面啟用一項新的入境制度 ——「JESTA」(Japan Electronic System for Travel Authorization)。
什么是JESTA?
簡單理解,就是日本版的“電子旅行預審系統(tǒng)”。
主要針對誰?
目前主要針對來自71個免簽國家和地區(qū)的短期來日旅客。
他們以后必須在出發(fā)前,在線提交個人信息(職業(yè)、旅行目的、住宿地等),并繳納手續(xù)費,通過JESTA認證,才能登機或搭船。
沒通過,就不能上飛機;要繳費,金額未定(參考美國ESTA為21美元);目的明確:防不法滯在、犯罪、恐怖威脅。
雖然這項制度目前并不適用于中國旅客,但它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——日本正在系統(tǒng)性“提高入境門檻”。
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2025年3月發(fā)布的《新入境管理綱要》,盡管當前中國尚未列入首批受限國名單,但日本正構建"分層式入境管控體系",其核心特征體現(xiàn)在三方面:
①簽證審核引入AI行為預測算法(2025年4月試運行),對申請者的數(shù)字足跡進行風險評估;
②強化經濟貢獻度指標,商務簽證申請者需提交經第三方認證的年度合作企業(yè)聯(lián)絡記錄;
③增設"入境安全保證金"制度(2026年試點),要求特定國家旅客預存100萬日元信用擔保。值得關注的是,法務省同步修訂《入管法》第22條,將審查周期從15個工作日延長至45日,且拒簽率較2024年同期攀升12.7個百分點(東京入管局5月數(shù)據(jù))。
這些措施印證了日本國立政策研究院的研判——到2027年,入境政策將形成"技術篩選+經濟綁定+風險轉嫁"的三維管控機制。具體如下:
安全防線前置:以往,日本在旅客落地后才進行排查;未來,在旅客登機前便會完成篩查工作,將風險人員直接拒之門外。
入境體驗分級:旅客能否順利通關,不再取決于是否持有簽證,而是是否提前作出清晰解釋。資料完整、目的明確且可信度高的旅客,入境效率將更高。
制度數(shù)字化趨勢不可逆轉: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「電子預審 + 收費制 + 自動通關」模式,JESTA只是日本入境數(shù)字化的開端。未來,簽證申請可能會越來越像“JESTA表格”一樣具體和細化。



JESTA
即將影響你什么



關于日本電子簽證系統(tǒng)(JESTA)對中國申請者的影響分析:
對于計劃赴日的中國公民而言,日本電子簽證系統(tǒng)(JESTA)的實施雖不直接影響短期簽證流程,但其反映的政策導向值得高度重視。
該制度預示著未來簽證審查將呈現(xiàn)以下三大趨勢,建議申請人提前做好應對準備:
1.材料準備需前置化
審查范圍可能擴展至住宿證明、行程規(guī)劃、資金來源及同行人員背景等多元維度。建議申請人預留充足時間,避免因材料不全面臨延誤風險。
2.專業(yè)指導必要性提升
自主申請因政策理解偏差導致的拒簽概率或將顯著增加。委托具備官方資質、熟悉審查要點的專業(yè)機構進行方案定制,將成為規(guī)避風險的有效途徑。
3.信用記錄長效化影響
日方將逐步構建申請人信用評估體系。若存在材料造假、頻繁變更申請信息或出入境記錄不完整等情況,可能對后續(xù)簽證申請產生持續(xù)性不利影響。